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资讯 >

技术赋能非遗:醒狮文化走进数字时代

2025-08-04 18:10:36 来源:科技日报阅读量:

  鹤派狮艺传承会馆黄汝荣会长、省级非遗传承人黄永安师傅同云枢传薪实践队师生合影

  通讯员 唐西滢

  在短视频迅猛发展的当下,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通过“屏幕”走入大众视野,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。近日,来自华南农业大学“云枢传薪实践队”的成员走进江门鹤山狮艺馆,围绕冯庚醒狮文化展开调研,以“短视频传播”为切入点,探寻非遗文化数字化表达的新路径。

  云端传播,让传统狮艺“活”起来

  “醒狮的传播不能停在表演场上,更要走进镜头、进入社交平台。”区级非遗传承人黄富强如是说。冯庚醒狮作为鹤山醒狮代表流派之一,以“狮形猫步”“腰马合一”的传统步伐为标志,在注重气韵与规范中形成独特风格。然而,这种“易入难精”的非遗艺术,在短视频传播中却常常“看不懂”“拍不出”。

  团队在采访中了解到,虽然冯庚醒狮已有央视、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,但在日常拍摄短视频的过程中,仍面临拍摄技术不足、难以体现动作精髓、流量转化率低等问题。

  “我们愿意拍,但好的内容需要时间酝酿。”当地醒狮文化鹤派狮艺传承会馆黄汝荣会长坦言,当前醒狮视频往往偏重“翻腾”“踩青”等动作片段,缺乏对醒狮文化内涵、礼仪与精神的表达。他们希望未来在拍摄中增加讲解、慢镜头分解等方式,更完整地展现醒狮之美。

  传统与创新并行,醒狮文化拥抱青年

  团队在调研中发现,冯庚醒狮团队已尝试进行多样化创新,如群狮表演、与音乐舞蹈融合等方式,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。“我们也了解过李子柒那类文化博主,但醒狮是高度团队配合、技术性强的项目,很难模仿‘一人包办’的传播模式。”省级非遗传承人黄永安师傅解释说。

  在实际传播中,传承人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,是现代审美对“快节奏”“高视觉冲击”的偏好,与传统舞狮强调功底与气韵之间的张力。“我们拍出的东西可能没有那么花哨,但那才是醒狮的根。”他们坚持,创新可以有,但不能丢掉“核心”。

  为此,狮艺馆也在尝试与学校深度合作,在地方学校开设“430课堂”,从幼儿园到职校系统引入醒狮教学,不断激发青少年的兴趣。“愿意学,我们就尽全力教,毫不保留。”黄师傅说。

  乡村文旅融合,非遗点燃“烟火气”

  除传播渠道外,实践队还关注醒狮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。采访中,黄会长介绍,目前鹤山地区登记的30岁以上醒狮师傅已超过百人,几乎村村有狮队,特别是在年节期间,舞狮采青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。“醒狮不仅是一门技艺,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和凝聚力的象征。”

  近年,醒狮逐渐成为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点。鹤山醒狮队曾多次受邀赴北京、哈尔滨等地表演,成为“江门小醒狮”的城市名片。此外,他们也在尝试开发醒狮主题的文创产品,例如小狮头摆件、特色服饰等,虽因工艺复杂、价格偏高而推广有限,但仍展现出非遗产业化的希望。

  青年视角,让调研更“接地气”

  鹤派狮艺传承会馆会长、非遗传承人同云枢传薪实践队成员亲切交谈

  调研期间,实践队成员不仅进行深度访谈,还亲身参与狮头操练、步伐训练,感受到醒狮对力量、节奏与默契的高要求。“我们原以为只是‘翻几个跟头’,实际上舞狮每一步都讲究呼吸节奏与意志力。”一位成员感叹道。

  通过实地走访与体验,队员们对非遗传播有了更加立体的理解。他们认为,非遗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上仍有巨大的表达潜力,但前提是打通“专业性”与“趣味性”之间的转换桥梁。而这,正是他们未来努力的方向。

栏目导读

疫情下的图书市场:流行病学科普书销量意外增长

  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暴发,给人们的生活包括各行各业带来不小的影响。这其中也包括图书市场。  日前,开卷公布了202...

2020-03-23 17:03

日本奥组委副主席:目前未到决定奥运延期的阶段

 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,当地时间21日,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组委会副主席、原奥运相远藤利明,就挪威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(...

2020-03-23 17:05

中国援助塞尔维亚专家医疗队受最高礼遇迎接 塞总统亲吻五星红旗

  当地时间3月21日19时30分,中国援助塞尔维亚的6人专家医疗队抵达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国际机场,随着专机带来...

2020-03-23 17:08

《安家》收视登榜首 导演安建还有什么遗憾?

  开年以来,随着大众居家时间的增长,电视荧屏收视表现抢眼。据“中国视听大数据(CVB)”统计,今年2月,电视剧日户均观...

2020-03-24 09:09

战"疫"实录:设备受限 新媒体记者尽显"十八般武艺"

  编者按:在战“疫”报道第一线,活跃着一支新媒体的精兵劲旅。他们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新平台,运用短视频、Vlog、慢直播等...

2020-03-24 09: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