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资讯 >

构建全民防猝死的“中国模式”,构筑猝死预防的科学防线

2025-04-28 09:23:11 来源:科技日报阅读量:

 

当一位位正值壮年的职场精英在深夜加班时倒下,当年轻学子在图书馆彻夜奋战后失去生命体征,"猝死"这个沉重的话题正以惊人的频率叩击社会神经。

据最新统计数据,全球每年猝死病例突破300万例,我国年发病人数超过50万,且呈现显著年轻化趋势这一当代健康危机的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生命警示?

猝死年轻化:体检正常的身体为何突然崩溃?

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臧平立出,当代社会存在严重健康认知误区:"很多人将体检报告等同于健康通行证,却不知心电图正常不代表气血充盈,血脂达标不等于经络畅通。"临床数据显示,35岁以下猝死案例中,72%无明确病史,这与中医"未病先防"理论高度契合。

在数字化办公环境中,久坐、熬夜、速食、冷饮构成新型"四重奏",叠加高强度脑力劳动带来的持续压力,导致当代青年普遍陷入"气血暗耗"危机。臧平立以中医气血理论剖析:"就像过度浇灌致花木烂根,长期熬夜耗损肾精,情绪压抑阻滞肝气,这些亚健康状态不会立即显现为病理指标,却在悄然改变生命根基。"

中西医协同预警:构建双重健康防线

面对西医检测手段的局限性,中医体质辨识展现出独特预警价值。

研究显示,痰湿体质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是平和体质者的2.3倍,气郁体质人群更易因情绪应激诱发恶性心律失常。通过"望闻问切",中医能捕捉面色晦暗、舌下络脉迂曲等细微征兆,为干预赢得黄金窗口期。

 

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臧平立

"西医CT看清血管形态,中医脉诊感知气血流动。"臧平立强调,现代医学的精准性与中医的整体观正在形成战略互补。国家卫健委《健康中国行动2023》提出的中国特色疾病预防体系,正需要这种"1+1>2"的融合创新。

建立"中医式健康观"构建全民防猝死"中国模式"

在当今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,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加之当代年轻人多久坐、速食、冷饮,熬最深的夜,吃最多的外卖,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偏好,叠加压力、情绪、节奏等,内外交困愈加促使脑梗、心梗的高发。越是如此,越应在快节奏中修炼定力,臧平立援引药王孙思邈"治未病"理念建议现代人建立"中医式健康观":晨起观舌象、日常察气色、定期调体质,将健康管理融入生活细节。

如今,越来越多中医专家呼吁构建全民防猝死"中国模式",建议企业建立中医体质档案,学校开设气血养生课程,社区推广八段锦等传统养生术。正如臧平立所言:"健康不仅是医学课题,更是文明命题。当我们学会用中医智慧滋养生命根基,用现代科技守护身体防线,才能真正实现'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'的健康理想。"

在这场与隐性健康杀手的较量中,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放下手机早睡一小时,工作时每隔90分钟活动经络,用一杯温茶代替冰咖啡——这些细微改变,或许就是守护生命长度的关键密码。

栏目导读

疫情下的图书市场:流行病学科普书销量意外增长

  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暴发,给人们的生活包括各行各业带来不小的影响。这其中也包括图书市场。  日前,开卷公布了202...

2020-03-23 17:03

日本奥组委副主席:目前未到决定奥运延期的阶段

 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,当地时间21日,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组委会副主席、原奥运相远藤利明,就挪威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(...

2020-03-23 17:05

中国援助塞尔维亚专家医疗队受最高礼遇迎接 塞总统亲吻五星红旗

  当地时间3月21日19时30分,中国援助塞尔维亚的6人专家医疗队抵达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国际机场,随着专机带来...

2020-03-23 17:08

《安家》收视登榜首 导演安建还有什么遗憾?

  开年以来,随着大众居家时间的增长,电视荧屏收视表现抢眼。据“中国视听大数据(CVB)”统计,今年2月,电视剧日户均观...

2020-03-24 09:09

战"疫"实录:设备受限 新媒体记者尽显"十八般武艺"

  编者按:在战“疫”报道第一线,活跃着一支新媒体的精兵劲旅。他们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新平台,运用短视频、Vlog、慢直播等...

2020-03-24 09:09